大家在瀏覽wap頁面,或者是使用app時,一定都看到過“彈窗廣告”,從用戶體驗設計的經驗看,這種缺少用戶預期的廣告形式,可能會打斷原有的操作和認知,對體驗的流暢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從內容的推廣角度看,彈窗廣告可以在短時間內將廣告內容強制展現給用戶,一定程度上迫使用戶閱讀和點擊,以達到更強的傳播效果。
常見有半屏和全屏彈窗兩種,對于這兩種彈窗廣告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是,比較常規的全屏式“彈窗廣告”的引流能力雖然好,但是這種形式有一定程度強迫用戶閱讀和點擊, 這對于廣告本身的轉化以及首頁本身的轉化上可能會有負面影響;另一種觀點是,“彈窗廣告”只是短暫出現的,并且會在用戶沒有操作后自動關閉,不會對原有頁 面的轉化有影響,而且因為全屏的插入廣告感官更強,轉化效果也會更強一些。
基于這兩種觀點,我們兩種形式的“彈窗廣告”做了一個假設測試:一是較為常規的全屏式的“彈窗廣告”,它在頁面加載之后,以全屏浮層的形式展現在原有頁面之上,在用戶沒有主動關閉或跳轉的情況下,停留一段時間后自動關閉,此方案的特點對用戶原有瀏覽和操作的干擾較大(需要等待或主動關閉),但是展示效果較強;
二是將常見的“全屏式”變為“半屏式”,在頁面加載之后,它會出現在原有頁面的頭部,占半屏的頁面展示空間,除了等待時間結束或主動關閉, 用戶瀏覽頁面的“上滑動作”同樣可以關閉廣告,它的特點是相比方案一,對用戶原有的瀏覽和操作干擾較小,但是在展示效果上,沒有方案一那么強烈。
主要測試的三個方面:廣告本身的分流能力,引入流量的轉化,對原有頁面用戶轉化的影響;涉及到的數據有頁面pv,頁面uv,click,廣告的點擊uv,頁面點擊uv、引入流量的成交筆數等字段。
分流能力
兩種類型對頁面流量的分流能力上(廣告點擊uv/頁面uv,廣告點擊數/頁面pv),毫無疑問是“全屏式”的方分流能力更強,全屏在采用更強的展示效果是半屏的一倍多,而具體在整個頁面流量中的占比,是受廣告本身內容吸引力決定。
對比兩種類型的轉化能力(廣告成交筆數/廣告點擊uv),半屏的轉化能力要強于全屏的,雖然全屏有更多的流量,但從是否促成成交上看,半屏的流量質量略勝一籌;由此可見在全屏彈窗中,強制用戶瀏覽和點擊的作用較強,有較多的用戶雖然對廣告本身沒有太多興趣,但由于誤操作或者一定程度被迫使同樣點擊了廣告,這部分流量的進入,使得全屏彈窗的流量質量略低;反之,半屏彈窗由于其對用戶干擾度較低,造成誤操作的概率也較少,更多的是用戶真的對廣告內容感興趣的情況下才會進入,相比之下,流量的轉化能力也就要好一些了。
在對原有頁面頁面用戶跳失率(1-頁面點擊uv/頁面uv)的比較上,對比了全屏彈窗和半屏彈窗對整體頁面跳失率的影響,兩個在用戶跳失率上,幾乎沒有差別;加入兩種樣式“彈窗廣告”的 頁面跳失率,與沒有加入廣告的純凈版的頁面相比,跳失率也沒有明顯的變化;分析之后,可能是因為,兩個彈窗,在用戶沒有任何操作的情況下,都會經過“讀秒”后自動關閉,用戶同樣可以看到原有頁面,這種交互形式,還在用戶對干擾的可接受范圍之內,所以內容本身不會對原有的頁面跳失率有負面的影響。
結論和建議:全屏適合用在以分流為主要目的的場景下,分流能力較強,本身內容的質量對整體流量的后續成交轉化有較大的影響。
半屏適合用在不以分流為目標,以引入流量的有效成交轉化為目標的場景下,雖然本身分流能力不強但引入流量的轉化利用能力略好于全屏,本身內容質量對整體流量的后續成交轉化影響弱于全屏,同樣,在對原有頁面的轉能力上,與全屏幾乎無差別,用戶同樣不會因為廣告的阻斷減少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