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政府制度改革和職能轉變,街道承擔的行政性任務越來越重,社會化管理項目也越來越多,階段性突擊性任務接踵而來,以往重復、低效的手工勞動耗時、耗力、耗物,信息化相對滯后,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制約了街道管理服務水平和能力。比如紙質文件流轉?信息反饋慢?時間辦理周期長?
為此,旋風的信息服務管理平臺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讓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網格化概述
什么是網格化?網格化就是根據屬地管理、地理布局、現狀管理等原則,將管轄地域劃成若干網絡狀的單元,并對每一網絡實施動態、全方位管理。按照對等方式整合公共服務資源,組織服務團隊,對網格內的居民進行多元化、精細化、個性化服務。從而實現城市管理具備監控、反饋、督辦功能,可避免城市的“死角”和“盲點“,是一種事前預警性管理。從而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政府和居民的良性互動。
政策導向
2013年,十一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改進社會治理方式,創新社會治理體質,以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為方向,健全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2014年,習近平主席指出:要深入調研治理體制問題,深化拓展網格化管理,盡可能把資源、服務、管理放到基層,使基層有職有權有物,更好為群眾提供有效的服務和管理。
2015年,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即發《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第五條:把網絡管理列入城市規劃,將人、地、物、事、組織等基本治安要素納入網格管理范疇。做到信息掌握到位,矛盾化解到位,實現全國各縣(市、區、鎮)的中心城區網格化管理全覆蓋。
2017年,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印發《關于加強基層安全生產網格化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力爭2018年底實現基層安全生產網格化全覆蓋。
信息服務管理平臺
川旋風信息服務管理平臺是以網格化信息平臺為中心,與政府各職能部門互聯互通。使群眾可以直接通過網格化信息平臺連接到政府部門,實現對社會服務管理,綜治維穩等事物進行常態化、標準化、全時段、無縫隙的創新管理。使網格化社區最終實現入基層、體民心、促協作、高效率、重考核、辦事快、安社會的高效便捷的信息化平臺。
平臺優勢
2、小事化解不出社區,大事調解不出街道。
3、粗放型管理向精致型管理轉變。
4、防范控制型管理向人性化、服務型管理轉變。
居民端【微信互動服務平臺】、網格員【移動APP、后臺系統(部分權限)】、統籌及監管人員【后臺系統(總權限)、大數據可視化決策平臺】
川旋風網格信息化服務管理平臺是以網格為區域范圍,以事件是管理內容,以網格員為責任人,通過網格化管理信息平臺,實現政民互動,部門聯動,資源共享的一種城市管理新模式。形成“社區有網,網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負其責”。
01移動端
通過手機終端可隨時隨地進入系統,實現民情日志、事件上報、任務辦理、信息瀏覽、跟蹤反饋、評價打分等功能。滿足廣大網格人員和領導日常需求。
02微信互動服務平臺
居民可通過微信互動服務平臺進行業務的申報,事件的申請等,為居民提供一個反饋訴求的渠道,讓百姓參與并監督社會管理的工作中來。
通過互動服務平臺,居民可以隨時發表看法及意見和對社會管理服務的意見建議,反應各類社情民意問題,增強其對城市的認同感、歸屬感。
03大數據可視化決策平臺
結語
社區作為社會的細胞,建設智慧社區是創建和諧社會的基石,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載體。推行社區網格化辦理,是適應城市社區管理工作新形勢的根本要求。城市社區網格化管理是適應當前城市社區建設和管理新需要的一項革命性創新,它是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從政府管理結構、功能、運行機制等方面對社區管理進行從新設計,形成業務導向驅動的條塊整合模式,破解了傳統社區管理存在的諸多難題,必將在實踐的不斷檢驗中發展壯大。